茶寮仙茗明代崇义八景之一

说到崇义茶,

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阳岭、龙归、赤水仙、雪竹春”这几种茶;

其实,除了以上几款茶之外,

崇义还有一种好茶,

曾经让嘉靖年间知县都为之动容,

记入最早的《崇义县志》

列”崇义八景“之一。

这就是——”茶寮仙茗“

不少人就会觉得很诧异,

这款“茶寮仙茗”有什么特别的“过人之处”吗?

编入嘉靖年间县志,

以至于明代知县这样的人物都要为“它”代言。

△明嘉靖三十二年《崇义县志》

明代崇义八景旗山武戟:即独秀峰。横水渔歌:在县东北一里许。峰阁凌云:即知县陈俊所建凌云亭。古亭望阕:即茶瓶坳。茶寮仙茗:在县西一百里。桶冈秀竹:在县治西八十里。过步春耕:在县西三十里。义湖夜读:即雁湖里,在县西四十里。

△嘉靖《崇义县志》第45页·崇义八景·茶寮仙茗

明嘉靖《崇义县志》《崇表志·崇义八景》第45页记载:

茶寮仙茗

在县西一百里。厥地寒腴,恒产雀茶,味苦而气馥,居民拾其子粒复种而蔓延,因以立名。四围有崇冈绝壁,都御史王公伏兵剿瑶,每赋诗律于崖石。知县王廷耀渴慕,巡历于兹,偶有杖藜者,抚手而谣曰:”山中春有黄金芽,气味自别寻常家。入口令人破孤闷,比之众卉先开花。含露摘,炊白石,不因我侯缓征役,山中那得兹清暇!”

注解:

王廷耀:号竹泉,湖南长阳选贡。嘉靖二十九年崇义知县,改建文成公祠及两学署,创修县志。

寒腴:寒,寒凉,腴,土地肥沃。

渴慕,巡历於兹:渴,口渴思水。引申为非常想慕。历,经过。兹,这里。

有杖藜者:藜,草名,莖可为杖。意为扶拐杖的人。

撫手:抚,拍也。即拍手。

黄金芽:指雀茶,色嫩如黄金。夸张美化之词。

炊白石:神话,葛仙人炊白石为饭。仙人白石先生,修道两千余岁,平日常煮白石为粮。用此典形容仙家生活。

兹清暇:这样,清闲、清白无暇。

△嘉靖《崇义县志》第46页经略志·注解

说的是:

明代嘉靖年间崇义县志,记载有县内八景,其中有一景叫:“茶寮仙茗”。

这个景,在县西一百里处,即现在的齐云山一带。

那里,厥地寒腴,产一种茶,名叫雀茶,味苦而气馥,当地人民拾其子粒复种而蔓延,因以立名。

那个地方,四围崇冈绝壁,正德年王阳明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瑶匪后,在桶冈一石上刻碑纪功,赋诗律于崖石,即”平茶寮碑”。

明代嘉靖年间,崇义知县王廷耀,非常想慕,于是前往巡历于此,偶遇有扶拐杖的人,拍手而谣曰:‘山中春有黄金芽,气味自别寻常家。入口令人破孤闷,比之众卉先开花。含露摘,炊白石,不因我侯缓征役,山中那得兹清暇!’”

△嘉靖《崇义县志》第38页·食货志:本县地方产雀茶…

明代嘉靖年间这句民谣:

‘山中春有黄金芽,气味自别寻常家。入口令人破孤闷,比之众卉先开花。含露摘,炊白石,不因我侯缓征役,山中那得兹清暇!’

说齐云山有雀茶,黄金芽,

气味自别寻常家,可遇不可求也!

喝了,入口令人破孤闷,

仙家一般生活,很是神奇,这样清闲,淡泊心性!

明嘉靖三十二年(年),

就详细记载了齐云山有“茶寮仙茗”,

产有雀茶,黄金芽,实属不易!

县志还记载:本县地方产雀茶,味醇,每于岁春令茶户办荐新茶。

又据清代陆灿《续茶经》记载:德化茶出自九江府,又崇义县多产茶。可知本县茶叶早在明、嘉靖年间就已闻名省内外。

△崇义·平茶寮碑

△八十年代绘制的明代崇义城图

齐云山,

赣南最一高峰,国家自然保护区,

森林总面积公顷,

森林覆盖率高达97.6%,

山势巍峨,终日云腾雾绕,

这里人杰地灵,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得这里的茶叶品质优良。

现在齐云山周边,上犹五指峰晓水一带,种植茶叶已经成规模,上堡赤水仙万长山一带也已初具规模!

△崇义·平茶寮碑(侧面字:纪功岩)

△齐云山·十八垒

县志,

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八景”,包涵自然景观、人文风景和日常生活情景。

既是一个县的历史积淀,也是人们对诗意生活的无限向往。

在我国各地,

似乎每个地方都有一个“某某八景”的说法。

可以说“八景”

是一个地方的名片

苏轼在《虔州八景诗并序》中曾对“八”的来历作出过解释:“如知夫八之出乎一也,则夫四海之外,诙诡诵怪,《禹贡》之所书,邹衍之所谈,相如之所赋,虽至千万,未有不一者也。”简言之,就是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八”就是“一”的整体概念。

“八”,其实是道教语言,源于八卦,代表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有个成语不是叫“四面八方”嘛,所以,八景,意为代表一个地方的整体风貌。

经过岁月侵蚀,很多地方的八景早已不复存在,每个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八景”情节,不论八景在不在。

愿当年曾经创下辉煌历史的崇义八景之一“茶寮仙茗”再度得到世人赏识!

愿崇义的这款最有文化底蕴的又末开发的”茶寮仙茗“得到有益合理开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