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乡村入园区看项目,赣州市深化与粤港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李佳佳文/图

近日,“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主题采访团走进江西省信丰县、大余县、赣州市南康区、江西省上犹县等,22家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的记者们进乡村、入园区、看项目,考察赣州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做法和成效。

赣州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高质量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加快建设……一个个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果,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打造“特区+老区”共赢发展范例

今年5月25日至26日,赣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广东省学习考察,赣州市先后与深圳市、广州市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共商合作发展大计,推进深赣两地战略合作。近年来,赣粤两地在支援合作、经贸往来、农产品供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交流密切。

记者了解到,在持续深化赣粤经贸合作,丰富开放型经济新业态上,赣州市落实稳外贸20条等帮扶政策,争取全省外贸“四单(担)融合”在赣州率先试点,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线上线下展会,帮助企业战疫情拓市场,对外经贸逆势上扬。

据统计,年1至4月,赣州市实现进口突破25万单,进口额.4万元,仅一季度进口额就超过去年全年。

(赣州国际陆港)

为进一步深化与大湾区双向互联互通,赣州市积极推动赣州国际陆港与深圳盐田港合作,打造了“特区+老区”共赢发展的全国范例。

据了解,出口的集装箱进入赣州国际陆港等同于到达盐田港,经盐田港入境的赣州进口货物,可直接运抵赣州国际陆港后再办理进口通关手续,等同于将深圳盐田港的闸口、堆场延伸至赣州国际陆港”。相比之前通关模式,出口企业资金成本节约30%,时间成本节约40%,货物港口停留时间大幅缩短,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效率大幅提升。开通运营至今,运量同比增长%(数据截至年5月底)。

此外,赣州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合作开行“深赣欧”“粤赣欧”铁海联运、跨境电商班列,打造华南跨境电商货物的首选和必选通道。今年共开行“深赣欧”班列34列,大湾区方向铁海联运班列列。

守护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信丰是千年古县,以“饶谷多粟、人信物丰”著称,下辖16个乡镇,总人口约80万。“土地里种下一根筷子,都长出一颗庄稼。”记者在信丰县不止一次听到当地人这样形容这里的土地。

据了解,信丰土壤肥沃且富含硒等微量元素,是难得的优质农产品种植土壤。信丰拥有全世界最优的脐橙主产区,是A级绿色食品,年产量20余万吨,畅销海内外,有着“世界橙乡”的称号。

相关负责人介绍,信丰素有“赣粤闽三省通地”之称,有赣深高铁、京九铁路直达北京、深圳,是周边地区往来的必经之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暨江西供销(信丰)冷链物流园应运而生。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暨江西供销(信丰)冷链物流园项目是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亩,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其中冷库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存储规模3.7万吨,总容积24.7万立方米。

港口+物流全流程赋能家具产业链

6月9日,粤港澳大湾区一行前往“中国实木家居之都”——赣州南康。南康家具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历经20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集加工制造、销售流通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据介绍,年,南康家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亿元。

(南康家居小镇)

在南康家居小镇红木展览馆内,记者了解到,馆内共收集了五属八类33种世界各地红木原材料及多种国标红木木材,木材之大、品种之多、家具之精,堪称红木“故宫”。“木材进来了,但是很难卖出去,产品要到沿海港口报关。”赣州国际陆港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蔡湖南指出,赣州国际陆港应运而生。

迄今为止,南康家具产业依托赣州国际陆港,已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经营模式,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南康的木材进口地,南康家具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家具产业集群年突破0亿元,依靠港口赋能,南康真正实现了苏区振兴发展由“输血”向“造血”的重大转变。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

近年来,上犹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机遇,在上犹县工业园区,记者了解到,上犹县首位产业三级以上深加工产品体量提升至85%,规上工业总量迈上“百亿台阶”,年4月退出贫困县。

据悉,年,上犹生产总值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和8.3%,经济运行回稳向好。

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作为江西省重点发展的工业产业,也是上犹县工业首位产业,年该县获评“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

“我们制造的头盔符合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加拿大、澳大利亚标准、中国内地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安全头盔生产企业溢联科技副总经理管友亮介绍,该企业总部、生产基地设在上犹县,研发客户中心深圳市,中山市生产基地,作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本地企业之一,已成为全球安全头盔前3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可达10亿元,拥有各类专利及注册商标50多项。

生态福地大湾区康养后花园

“我们这里约有五成的游客都是从大湾区来的。”记者在大余县丫山旅游度假区获悉,该度假区距珠三角中心城市全程高速约3.5小时车程,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占总数50%以上,大余县因此也被称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后花园”。

赣州大余县,旅游资源丰富,山水风光怡人,森林覆盖率达76.6%。截至年,该县实现旅游观光人数.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29亿元。

“在丫山,除盐和酱油外,所有蔬果、禽畜等食材都能自给自足。”当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丫山六大生态农业基地总面积余亩,全部“土法”种养,还有从山脚到山顶错落分布的八大特色山居酒店,景区内包含吃、住、行、游、娱、购、商、学、养等旅游全要素,是集运动休闲、森林康复疗养、乡村旅游及自然教育、团建拓展、山乡夜市等全龄化客群体验特色于一身的生态度假目的地。

审读:孙世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