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精神永放光芒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人的精神谱系

原标题: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动力(引题)

苏区精神永放光芒(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卢翔

在江西东南部,有一座红色之都——瑞金。它是红色中央政权的诞生地,是共和国的摇篮。

年11月7日,瑞金城东6公里的叶坪村张谢家祠堂,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如今,在叶坪苏区中央局旧址所在地,陈列着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一苏大”召开时,中央局7位委员的合影。他们衣着简朴,眼神坚定。走进会场,可以看见厅堂两厢被木板隔出15个小房间,这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办公场所。每个1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便是一个部委的办公室。

在这里,人设立了外交、军事、财政等九部一局;颁布了自己的第一部宪法大纲,制定了选举条例、劳动法等上百部法律法令;开展了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发行货币、兴办学校、惩治腐败……

在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革命实践中,人孕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成为我党红色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区精神永放光芒

红井旧址群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土黄色的房屋外墙上,斑驳的标语虽然已经褪色,沉淀着昔日的峥嵘岁月。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近日,叶坪景区讲解员黄露芬向游客唱起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苏区民歌。

讲解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自己。在扩红运动中,赣南苏区到处涌现母送子、妻送郎的动人场景。

当年瑞金沙洲坝的杨荣显老人,在反“围剿”战争中,先后将8个儿子送上前线,全部战死沙场。约24万人口的瑞金,一共有11.3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

如今的瑞金,每年要迎来几十万游客。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是在怎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将革命引向胜利,同时也感受到今天经济社会建设硕果累累的背后是苏区精神的厚重积淀。”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先生感慨道。

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动力。为充分发挥旧址示范基地作用,赣州市每年利用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日等,组织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中小学生等赴旧址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举行宣誓仪式等形式,向干部群众宣传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

不忘来时路,走好前行路。“这个视频点开手机就能看,而且还能下来,想怎么学习都可以,很方便。”日前,赣州经开区湖边镇叶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杨下班后,利用晚饭后的时间用手机点开《苏区精神放光芒》系列视频课件。该课件已成为该市党史学习教育的地方特色音像教材。

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美

“住得很宽敞,睡觉也踏实多了!”仲夏时节,走进上犹县水岩乡龙门移民新村,原先“水上漂”的梁从华在自家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里高兴地告诉。

几年前,和梁从华一样的“水上漂”在赣南上犹、崇义等地有很多。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村民们以打鱼为生,生活在漏风漏雨的水上木棚,船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由于水资源丰富,赣南多地建起了大中型水电站,库区面积大、产生了数万移民。他们在库区搭建简易木棚栖身,以船为家,靠捕鱼维持生计。“水上漂”成了当时赣南贫困群众的一个缩影。

梁从华现在的生活与早年已经大不相同,他和二儿子都已经住进了新房。顺利脱贫后,梁从华经营本小组的8.6亩大棚,种植水果蔬菜。梁从华夫妻俩每月还能拿到政府补贴性收入。

“抓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赣州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位于兴国县最南边的睦埠村,曾经是贫困村,如今顺利脱贫。走进睦埠,可以看到几十栋客家小楼,白墙黛瓦,村民广场、体育场点缀其中,新屋映衬青山绿树,静谧祥和。

~年,赣州市民生支出累计.36亿元,年均增长17.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万户,近万农民住上新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解决.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近万山区群众用上了稳压电;新(改、扩)建城乡学校所、校舍万平方米;实施医疗卫生项目个……

责任编辑:肖天

作者/来源:中工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