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赣州地区,在地图导航软件上输入“阳明”两个字,就会发现非常多以“阳明”命名的地名。
“阳明”是谁?是这样一位伟人,平定了江西的匪患,是他,把蛮荒之地的赣南变成学风蔚然的文明开化之地,也是他,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圣言,影响赣南乃至全国有余年!他就是儒家四圣之一,和孔子齐名的文武奇才——王阳明。王阳明与上犹根据《王阳明全集》等史料记载,营前曾是王阳明练兵之地,并驻有许多部队。在营前圩西北方向约一里的地方还有一片“军田”。当年平乱班师,王阳明受到当地蔡姓族人的热情接待。据传,王阳明为蔡氏写下了“蔡氏宗祠”四个大字,并题联曰:“宗隆云水钟灵地,族冠犹川老故家”。现在,在营前中学的校园内,还存有两块残缺石刻,一块写着“蔡”字,另一块写着“氏宗”二字。原本还有一块写着“祠”字的石刻,则不知下落了。明嘉靖丁酉(年),曾跟随王阳明平乱的赵志标,与邑人共同倡议重建上犹东山书院,邑人张朝阳叔侄割地六十丈(米)为书院地基。曾是“山峒愚民”所在的上犹,渐渐成了乡邦教化、人文聿兴,书声琅琅从不间断的文兴之地。年7月30日,赣州阳明湖4A级旅游景区、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阳明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在阳明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广场正式揭牌。▲陡水湖(阳明湖)
王阳明与南康在南康北部山区坪市乡,矗立着一座非常奇特的村城,叫做谭邦村,又叫谭邦城。它依山傍水,面临田畴,整个村落龟形布局,俯瞰坪市,条石围城,门楼高筑,极像赣州古城格局。城内街巷幽深,祠堂齐整,古井清澈,老塘碧绿,又有庭院学堂,家庙义仓,鳞次栉比,处处俨然。根据《谭邦谭氏族谱》记载和谭氏族人故老相传,明正德年间王阳明平定南赣贼寇之时,谭氏族人谭乔彻因平乱作战需要,遵照王阳明密令,到桶冈蓝天凤部卧底,最后在桶冈战斗中里应外合,协助官军一举剿平蓝天凤后,得到王阳明大力举荐并封许功名。但谭乔彻不愿留朝做官,而是捧着皇帝御笔“威武克振”赐匾和飞虎旗一面,回到故乡山野,并被特许按当时赣州城的形制,建成面积达0.5平方公里的谭邦城,这就是谭邦代代相传的村城来历。民间还传闻,谭邦城是王阳明亲自勘定风水,并派南康县丞舒富亲自督造。王阳明根据谭邦“碗形”的地势格局,依山就势,围墙筑形,把城堡建成一个形似龟形的村城,并借助村前如玉带般弧形流过的谭邦河,形成“金腰带”风水,在村周围开挖了个池塘,如明珠般的串在城之四周,以达蓄水养龟,藏风聚气的效果。南康是王阳明实施《南赣乡约》的重要试验场,也是王阳明《南赣乡约》的源头。当时,南康县邑内正好有一乡名蓝田,也恰好有吕氏,也有《吕氏乡约》在谱中(陕西吕氏传入)。《南赣乡约》的出现,弥补了法律的不足,同时也团结了乡里。王阳明与崇义崇义是一个“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庄园”的山区,这里居住的居民绝大多数是赣南客家人。宋元时期,分属南康、大庾、南安、上犹县地。五百年前的崇义属于上犹县的一个乡里,民稀而地僻。据《上犹县志》记载:“正德间,山贼盘踞南安上犹。贼首谢志珊据横水,自号‘征南王’,与桶冈贼首蓝天凤、广东贼首池大鬓等互相声援,连接千里,荼毒列郡者数十年。官兵讨之,不克。十二年,大修战具,造吕公车,欲谋不轨。”横水,即今天的崇义县城;桶冈,乃今天的崇义县思顺乡齐云山村。▲阳明广场
明正德十二年(年),王阳明奏请设县,崇义才开始成立县治。县治设横水,并以崇义为县名,隶属南安府。崇义建县后,王阳明立即兴学,对治下人民进行他的理学(儒学)教化。王阳明认为,崇义地处偏远,大山长谷,因此要对他们“训以儒理”,使他们懂得“仁、义、礼、智、信”,才好统治。因此,他在奏设崇义县的同时,即大力兴学。明正德十三年(年),王阳明委南康县丞舒富创建学宫作为讲学场所,并亲临授学,“变盗贼强梁之区,为礼义冠裳之地,久安长治,无出于此。”王阳明与赣州崇义的山匪剿灭平定之后,王阳明便算完成了朝廷的使命,对常人而言,完全可以居功自傲、颐养天年了,但他更大的心愿是要实现民众之“知”,于是孜孜不地刊儒书、办书院、讲经学。▲赣州郁孤台“阳明书院”
赣州通天岩是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诞生地。王阳明在通天岩山门左侧的观心岩结庐讲学。观心岩大洞套小洞,前面有一条深谷,林木茂盛,道路崎岖,幽静宜人,十分适合讲学。某日,王阳明与学生、门人们聚谈心学的过程中,这一理念竟豁然开朗,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横空出世。王阳明讲学处王阳明就是在这里与邹守益等二十三名弟子一起“观心”,现场感受“致良知”学问。史称“与海内名士大夫讲学设社,教郡邑子弟歌诗习礼,岭北风俗为之一变。”王阳明与大余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得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坦荡必光明,光明必坦荡,所以说坦荡荡光明磊落。大余,也就成了巨星陨落之地。王阳明与赣南小炒鱼小炒鱼是明代凌厨子首创的地方风味菜,因得王阳明的欣赏而声誉益彰。传说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赣州任巡抚时曾聘用凌厨子做厨师,凌厨子得知王阳明爱吃鱼,为显示自己的烹饪技艺,经常变换鱼的做法和口味,深得王阳明赏识。有一次,凌厨子在炒鱼时放了一些醋,别具风味,王阳明吃后十分高兴,就把凌厨子叫来,询问这道菜叫什么,凌厨子心想,是小酒(赣州人称醋为小酒)炒鱼,何不称其为小炒鱼呢?他灵机一动随口应道“小炒鱼”,因此得名。王阳明在赣南任巡抚时,首先树立的是“清廉”的模范。他把出行时两旁的“回避、肃静”改成“求通民情”。他认为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应该求通民情、但闻己过。同时,他还在赣南树立了很多榜样,他为清廉做官者表彰,为孝顺之人奖励,颁布南赣乡院通过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剿灭匪患,使赣南太平,设立书院,又教化民众。王阳明对南康、上犹、大余、崇义、赣州等地的影响,至今流传。他的思想,也一直被中外学者名人研究并受用一生。阳明文化旅游资源(景点)1赣州阳明书院赣州阳明书院坐落于赣州市西津路8号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内,与广东会馆相邻,占地平米,有效房间面积平米,是典型的三进式客家民居。书院内设仰德堂、良知堂、知行堂、传习堂、望德亭、“三纲八目”茶社、思归轩、阳明精舍(书院)、阳明手迹碑林、格竹园、阳明别苑等,是集藏书售书、学术研讨、国学传授、阳明生平介绍、古琴教育、古玩鉴赏、书画作品和文房用品展示推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并对王阳明心学进行研究、挖掘、传扬的专业书院。目前,书院内涉及王阳明的各类藏书已达0余册,未来还将继续收集充实有关书籍,致力于打造成为一处公益读书场所、学术研究交流之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首席主播苏扬到访赣州阳明书院
2崇义县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生态旅游实验区示范基地、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南陡北缓,地貌复杂。山顶部和南部有多处悬崖峭壁及奇岩怪石,山谷间有瀑布曲流,形成树枝状的山泉水系,常年流水不断。曾在4年9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空气负离子浓度值最高的风景旅游区”。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亩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6.8%,亚热带动植物种群绝大多数有分布,有“亚热带动植物基因库”之称。3崇义县阳明湖湿地公园阳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包括阳明湖、大江、思顺江及沿岸的部分生态公益林地,公园规划总面积.9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94公顷。阳明湖有80里湖湾,两岸青山连绵,湖中绿岛星罗棋布,湖水清澈秀美,四季景色宜人,犹如梦幻家园、人间仙境。其中赣南树木园、七星望月等景点点缀其间,是集观赏、科研、游玩于一体的好去处。4崇义平茶寮碑阳明主题公园平茶寮碑阳明主题公园位于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齐云山村桶江(原称桶冈)。《平茶寮碑》是明代王阳明崇义"平乱"后在一飞来巨石上刊刻的纪功碑。是研究王阳明哲学、军事、教育理论和书法,研究明代史、崇义建县史,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主题公园是根据王阳明在崇义的历史活动情况,结合地方民俗文化特色而打造成的富有历史人文韵味、国内外一流的阳明理学文化教育传承基地。5龙南县八卦围据《赣州府志》记载,王阳明在平定“三浰之乱”之前曾从南京吏部借调了一名官员。经考究,王阳明借调的是时任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的李清,此人在龙南县里仁镇栗园围李姓家谱上有记载。正德十三年(公元年),王阳明为奖掖平乱立功的部下李清,亲自按兵法上“八门金锁阵”的组合设计,在现在的龙南县里仁镇新园村建了一座八卦围(栗园围),八八六十四条巷道纵横交错,组合成曲折离奇迷宫式的“八卦巷”。6龙南县镇南关正德十三年(公元年),南赣巡抚王阳明为扼守岭峤咽喉,把住沿海地区通往内陆的交通要道,利用横亘于江西和广东之间山脉连接的天然屏障,在龙南县程岭建造了一座高大坚固的关隘——镇南关,关隘的建成给了当时没有明确称谓的乡村一个响亮的名字,关隘之西——关西。现在,关西镇程岭还保存有一段古驿道。关西新围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龙南县小武当据相关资料记载,王阳明在平定“三浰之乱”班师经过时曾攀登上龙南南武当峰顶。在海拔多米高的丹霞奇峰前,面对数十米高的峭壁悬崖,王阳明手握凌空而挂的铁链往上攀缘,“上依绝壁险峰,下临岩谷深渊索摆身颤,汗濡手滑,几几欲坠乎”。当他登上峰顶站在绝壁天门边,望着形态迥异的九十九座丹霞石峰,心有所悟,遂在峰顶圣庙援笔写下联句:武力不如法力,力修力行力作善;当仁何必让仁,仁心仁德仁为宗。当地百姓以先贤所撰联首之字组合,这片矗立在赣粤边际的丹霞石峰林便有了响亮的名字——武当,小武当山从此声名远播,成为江南沿海粤港澳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8龙南县玉石仙岩在龙南县城西郊有两座石峰,石峰中有天然溶洞,当地百姓称为“玉石仙岩”。天然溶洞里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的石笋石象,更为难得的是这个溶洞的后洞是宋太宗建立在赣南第一个藏书阁。这位酷爱读书、博学多才的先贤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龙南这个山区小县竟然藏有如此珍贵的知识宝库,相传在个这藏书阁当时有御赐典籍册,还有府县配套包括先秦诸子百家、春秋、史记在内的册书籍。“行窝已许人先号,别洞何妨我借书。”(《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正是这些珍贵的书籍,玉石仙岩才有幸与一代大儒相伴了两个多月;正是这座充盈着翰墨馨芳的藏书阁,被王阳明命名为“阳明小洞天”。9于都县罗田岩罗田岩自古是赣南的风景名胜,在罗田岩四周约2平方公里的悬崖峭壁上分布着唐宋以来周敦颐、岳飞、文天祥、朱熹、王阳明等历代名人题刻近70品。罗田岩摩崖石刻历史悠久,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田岩有丰富的理学古迹,如濂溪阁、濂溪书院、爱莲池、摩崖石刻等,以及丰富的理学文存,文化底蕴深厚。以王阳明等先贤留下的摩崖石刻古文化是罗田岩重要的旅游资源,罗田岩成为于都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10会昌县翠竹祠(俗称老庙下)翠竹祠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正德十二年(公元年)农历五月,南赣巡抚王守仁从上杭路经会昌,适逢赣境大旱,王守仁亲往翠竹祠祈雨,三日内果然大雨。为此,王守仁亲笔题赐“功泽弘庇”匾额。年以来,老庙下翠竹祠先后筹集多万元,用于建设钟楼、鼓楼、祈雨浮雕、祭祀广场等附属设施,湘江岸边还形成了客家美食一条街,独具会昌特色的客家小吃荟萃于此,深受参观庙会群众的欢迎,传播了会昌饮食文化。会昌县连续多年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每年庙会吸引数十万群众参与。11赣州通天岩景区通天岩之名源于“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离市区6.8公里的景区交通便利,是一座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宋代的石窟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被称为“江南第一石窟”。内有多处与王阳明有关的景点。“阳明书洞”(观心岩)
观心岩是王阳明在赣州期间的结庐讲学之所,位于景区东部,约平方米。观心岩前有一条深谷,林木茂盛,道路崎岖,非常幽僻清静。此处大洞套小洞,王阳明就在这里“观心”,向陈九川、邹守益等二十三个弟子讲授他的“致良知”,讲授他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天理”和“良知”学说,因此这个岩洞就被称为观心岩。忘归岩
王阳明手书题刻位于忘归岩的崖壁上,是通天岩品摩崖题刻之一。诗云: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卧醉石床凉,洞云秋未扫。诗的后记云:正德庚辰八月八日,访邹陈诸子于玉岩题壁。阳明山人王守仁书。王阳明石像
王阳明石像是通天岩景区年新开发的文化资源,石像位于通往观心岩路口处,是一座约两米多高的石像,石像底座刻有王阳明的生平简介。阳明文化旅游线路
?章贡区郁孤台—蒋经国旧居—古城墙—八境台—浮桥—通天岩。
?龙南关西新围—虔心小镇—小武当风景名胜区—燕翼围—太平桥;
?龙南小武当风景名胜区—九连山—安基山—玉石仙岩;
?崇义县城—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君子谷—上堡—齐云山—平茶寮碑—县城;
?会昌山翠竹祠—老庙下翠竹祠—汉仙岩—羊角水堡。
来源于:章贡文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