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红绿辉映,描绘梦里水乡

□记者邱士冰邹忠辉

雨后初霁的傍晚,“行走红三角奋进小康路”主题采访团行进在上犹县南湖岸边,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绿水如镜,江面水汽蒸腾,云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舟车劳顿的记者们一见此情此景,顿时兴奋起来,纷纷掏出手机来拍照。下车后,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气。

据上犹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富硒富氧,是“中国天然氧吧”,曾连续三年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1.4%,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境内气候温暖湿润,空气中负氧离子丰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这里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早在年11月,中国共产党就在上犹建立了党支部——中共上犹支部干事会,并组织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为中央苏区、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犹县一度成为河西区革命斗争的领导和指挥中心,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全县有名有姓的上犹籍烈士名,开国将军4名。

“90年前,在清湖圩真君庙前,一支余人的暴动队伍兵分两路,有组织地打土豪、烧契据、分浮财,打响了上犹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这就是赣南革命历史上有名的清湖暴动。”上犹清湖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动情地说。如今,上犹清湖红色教育基地就坐落于南湖湖畔,青山环抱、绿水环绕,是一个以清湖暴动旧址群为依托,以上犹革命史为主线,以红色文化、古色客家、绿色文化体验互动为内容,集红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基地。

浸润着浓浓红色基因的上犹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红色文化贯穿于绿色发展的始终,让红色与绿色交相辉映。他们以“上犹争上游”的豪迈激情,逐绿前行,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在绿水青山间绘就了一幅幅梦里水乡、美丽上犹的绚丽新景。

全域旅游建设扎实推进。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禀赋,该县精心打造“一条鱼、一幅画、一杯茶、一块石、一列小火车、一泓温泉”等生态旅游,重点发展生态鱼、油画、观赏石、温泉、森林小火车等生态旅游拳头产品,同步推进五指峰、鸟鸣涧、燕子岩、双溪草山等景区开发,初步形成上犹旅游“一核、两翼、多点”的发展格局。年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亿元。

旅游产业龙头初步形成。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和交通区位优势,该县把旅游医养康养产业、休闲体育运动纳入县域“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围绕“生态休闲度假区”的发展定位,以阳明湖、南湖为核心,重点打造了涵盖县城及周边部分乡镇、总面积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度假百里长廊”,沿途布设了南湖水上运动基地、阳明国际垂钓基地、阳明国际赛车谷、阳明天沐温泉度假小镇等旅游项目。据南湖阳明国际垂钓基地负责人介绍,垂钓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同时举办竞技钓、路亚钓和休闲钓的专业基地,并已入围中国路亚黄金联赛、全国职业俱乐部百万联盟杯钓鱼拉力赛两大文旅IP,每年举办垂钓大赛40余场。通过举办钓鱼拉力赛等专业大赛,拉长了全域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基地周边甚至全县住宿、餐饮、娱乐、商业等产业发展。

农旅融合发展迈出新步。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该县重点发展了茶叶、油茶、设施蔬菜、生态鱼等农业产业。目前,全县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人,拥有产业扶贫基地个,其中茶园面积10.75万亩、油茶面积34.8万亩。在此基础上,该县大力推动农业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实施“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基地景区化”改造,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现代农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目前,一批现代农业庄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仅犹梅线开心农场乡村旅游产业带就发展了多家生态农庄和采摘园。

生态工业集群倍增升级。为实现工业发展与绿色生态有机结合,上犹县以长远眼光谋未来发展,打造规划面积约1.2万亩的上犹县省级绿色园区。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上犹县元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据介绍,上犹县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是该县工业首位产业,也是江西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获批“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为满足产业链发展需求,上犹县与南京玻纤研究院、长江纳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南玻院江西分院”“长三角纳米研究院上犹分院”等一大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足做强技术支撑。

本文来源:赣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