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沉迷手机如何与手机共处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 http://www.znlvye.com/m/
手机放在旅馆前台沙发靠背上,3个小朋友半趴在沙发上,盯着小小屏幕看视频,“投入得仿佛和外面的世界隔开”。整整一周,几乎每天如此。这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易卓在湖北省一个小镇旅馆里看到的一幕。易卓经常趁假期到湖北及周边省份的乡村地区调研。5年前的一次调研中,有村小老师向他抱怨,班里一些留守儿童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越来越不好管。那时,他并不觉得这是个大事,“总要跟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吧?”再次到访,易卓觉得,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现象已经不能忽视。不少孩子放了学就摆弄手机推开一户人家的门,五六岁的男孩盘腿坐着,目不转睛盯着手机屏幕,凑近一看,正在游戏里酣战。村民对易卓说,现在不少孩子放了学就摆弄手机。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老人管;而老人要干农活,没精力管孩子,“何况手机的各种功能,老人也搞不明白。”闫令(化名)是湖北某乡镇一名小学老师。这个暑假,上初二的女儿一有空就躲在房里看短视频,经常不出门。一气之下,闫令发了火。第二天,女儿“逃”到奶奶家。他感到挫败:“我当老师,都管不住自己孩子玩手机。”推己及人,他更忧心:班上那些孩子,爷爷奶奶怎么管住他们的手机?为了弄清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使用情况,年以来,易卓所在的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面向河南、湖北、湖南3省9县的中小学生家长开展了留守儿童手机管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份。调查显示,40.4%的留守儿童有专属手机,49.3%的留守儿童使用长辈的手机。看短视频和玩游戏是留守儿童主要的上网娱乐方式,分别占比69%、33.1%。有67.3%的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的趋势,其中2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严重沉迷手机”。在江西某县某校,六年级的一个班里,周末在家玩手机10个小时以上的同学超过了一半。湖北某县一中学例行体检,初一年级30%的学生达到重度视力不良。一名班主任表示,孩子近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玩手机。甚至有家长对课题组说,孩子像“掉”进手机里了。还有的时候,手机成了“电子保姆”。湖北黄石市阳新县黄颡口镇某村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辐射周边4个村子,有学生约人。该校校长家访时曾遇到这样一幕:孩子一吵闹,家长从裤兜掏出手机,“去玩吧,别乱跑啊。”孩子们需要更多引导和陪伴课题组成员尹辉煌是在农村长大的90后。小时候,尹辉煌经常跟着大孩子打弹珠、烤红薯、钓龙虾,乐不思蜀。“00后、10后不同,他们往往对村庄感到陌生,有同村的同学,却缺乏同村的玩伴。”尹辉煌说。一部小小的手机,可以代替电脑、游戏机、MP4等诸多产品。一些乡镇中学附近的商家甚至开始收购二手手机,以更低的价格出租给学生。上次回老家,尹辉煌惊讶地发现表弟和其他同学合租一个手机,用来玩游戏。以手机为载体,短视频、游戏、直播间所呈现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直接“涌”进了孩子们的世界。调研显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更容易沉迷手机。课题组组长、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夏柱智认为,这个年龄的未成年人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期,正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想法,“但因为缺少陪伴和监管,手机上的不良信息很可能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夏柱智认为,孩子们并不是不喜欢亲近村庄、亲近大自然,“父母不在身边,没人带他们玩;老人担心出现溺水等安全问题,宁愿让孩子待在家里。”还有同辈的群体示范,聚在一起玩手机成为一种社交方式。智能手机的确为许多村里的孩子打开了了解外面世界的大门。“只不过,从调研情况来看,自觉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案例很少。”夏柱智说,智能手机重构了孩子原有的社会化方式,孩子们减少了对身边人和事的关心。年新学期开学后,进入黄颡口镇镇中的大门,要先过一道金属探测仪,全身扫一遍,“嘀”出来的手机要被暂时没收。为偷偷带手机,学生们招数不断:有翻墙入校的,有两人打配合的,还有蒙混过关的。不久后,学校引进一家安保公司,聘请“外援”对学生开展手机管理等,不过这样的管理模式仅持续了一年就因费用过高暂停。黄颡口镇镇中校长严庭锐觉得,沉迷手机,可能是缺少陪伴情况下的代偿行为,“我们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