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村民生活中荡漾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十年以来,赣州市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上犹县水岩乡龙门移民新村的“水上漂”曾经在水面上搭建木棚栖身,上岸后住上宽敞明亮的新居,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赣州市加快推进县级综合福利院、乡镇敬老院和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十年来,赣州市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种植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赣南蔬菜成为了产值超百亿的富民支柱产业。

……

夏日,行走于赣南大地,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这些笑脸写满幸福,见证了十年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瑞金市叶坪镇黄沙村华屋小组,新旧不一的两处房屋格外引人注目,一边是整齐排列、白墙黛瓦的小楼,一边是用来留住记忆的7栋土坯房。十年跨越,“红军村”华屋早已旧貌换新颜。

“这些老房子提醒我们,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遇上了好政策。”村民华小平高兴地说。十年来,华屋顺利脱贫摘帽,大步奔小康。如今,村里的大棚水果蔬菜、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日益兴旺,红色旅游红红火火。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

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村民孙观发总是乐呵呵地向上门参观的游客讲述他家的变化。年,孙观发家顺利脱贫;年,他家里开超市、办民宿、入股村里的旅游合作社,收入大大提升。“仅去年我家就挣了25万多元,我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孙观发在感恩中奋进,在幸福里前行。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离船上岸住新房,吃上旅游饭。”上犹县水岩乡古田村村民许光奎曾是水库渔民,常年以船为家,靠捕鱼维持生活,被当地称为“水上漂”。近年来,上犹县建设了“梦想家园——城南社区”等8个集中安置点,许光奎等户“水上漂”库区移民全部上岸安置。如今,村民通过发展茶叶、油茶、餐饮、灯饰等产业,过上了安居乐业的舒心日子。

在兴国县樟木乡幸福新村移民安置点,57户村民搬进了新楼房,开启幸福新生活。村民在安置点周边的脐橙产业园、黄元米馃加工厂以及制衣厂务工,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致富。“十三五”时期,兴国县建设集中安置点29个,共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

……

每张笑脸的背后都有一个幸福的故事;每个村庄的新貌都折射出赣南人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贫困乡村如今纷纷变成了幸福村,村民的生活比蜜还甜。

经过十年的振兴发展,五年脱贫攻坚,赣州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6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增长2.13倍,增速连续9年领跑全省。

十年来,赣州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全面完成,近万群众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巩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改观;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所,新改扩建校舍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7万公里;实现千伏变电站县县全覆盖,近万山区群众用上了稳压电;基层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政策的落地、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实,住房、饮水、用电、教育、就业、就医等群众关切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今天的赣南,人们就业有岗位,养老更贴心,医疗有保障……振兴发展成果正绽放在人民群众的笑脸上。十年振兴路,砥砺再出发,赣南人民将牢记嘱托作示范、感恩奋进勇争先,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