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zjdy/190516/7143439.html
作者
舒羽朗读
胡春艳
中华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在五千年文明史上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从小浸润在家乡传统文化之下,祖辈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淹没于故纸堆中,尘封于学者教授的案头前,它的价值在于传承和弘扬,只有让孩子参与其中,才能避免断层,焕发活力!所以长辈们在一年一度的祠堂祭祖活动中最津津乐道的要数给后辈们传承组训、教习道理。
受家族习俗的影响,很小的时候我就对自家门额上的四个大字感兴趣,不止一次缠着爷爷奶奶给我讲解其中的由来和道理,这就如磁石一般吸引着我……
爷爷告诉我说这是客家门匾。在上犹的五万多户农村家庭中,还有四万多户家庭保留了客家门匾习俗,上犹的客家门匾不仅是一种微标,也是一张姓氏名片,透过客家门匾不仅可以知道主人的姓氏,还可以知道主人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不同姓氏有不同的门匾,同一姓氏,门匾内容的呈现的形式也可能不一样,如“叔度高风”,“石公流裕”,“东观流徽”,“江夏遗风”,“春申遗风”这几幅都是黄姓的客家门匾。
我恍然大悟,难怪看到同样是我们黄姓,门匾却不尽相同。“那这个门匾是怎样形成的呢?”遇到问题我总是不停的询问,爷爷却不嫌烦,反而耐心讲解:客家门匾习俗的形成有一段特殊的历史。在明末清初,从广东,福建迁徒过来的客家人与原著居民经过了一段长期的土地战乱时期,当地政府为了化解矛盾与仇恨,采取了强制联姻的方式。客家人在建了新房后,为了表明自己在这块土块上立基,扎根,也为了彰显宗族门弟,教化子孙,塑正门风,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把能够反映姓氏渊源,先辈德行的故事浓缩成四个大家,采用石刻,雕刻,手写的方式绘制在大门的门额上,这就是上犹最初的客家门匾。
每一个客家门匾都是一个人文教育的窗口,而且每一个门匾背后都有一个历史故事呢!客家门匾均由四个字组成,但我们只要看前两个字都大抵知道这门匾所要表达的内容与寓意。那就我们的黄姓来说,“叔度高风”,叔度是东汉名士黄宪的字,黄宪博学多才,高雅有风度,学富五车。“东观流徽”与“江夏遗风”指的是黄香博学与尽孝。黄香是东汉时期的江夏人,曾官至尚书令,东观是皇家的藏书馆,黄香曾在东观主持工作,黄香因孝出名,《三字经》中收录其事迹这样写道:“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说的则是黄香在9岁时便知道给母亲尽孝了。
每次听到爷爷的叙述都能让我有种油然心生的敬佩,在感叹祖辈们崇尚美德的同时,我觉得更多的是反思自己的言行。“百善孝为先,博学益己身”不正是我们祖辈们对子孙们最殷切的希望吗?让我们携手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成长,共营家乡美好的明天!
来源:上犹县融媒体中心
音频制作:朱琼
编辑:王荟
审核:陈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