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民间故事大余县青龙镇长里村1

江西省大余县青龙镇长里村(遨里村)行政属于青龙镇最北端,地处池江、樟斗、左拔、青龙4镇交接出。距离国道7.5公里,村民以赶池江街最为便利,水域流域属于池江的上端。

现在你跟我一起来看看遨里的整体全貌:

从远处看,有座宛如鸡冠一样的山

山脚下就是遨里村

那座像鸡冠一样的山就是鸡冠寨

鸡冠寨山下紧连着松树庵山。

在大山深处的北边是扁山,扁山底下走出来的是寒水坑。

在最远最远的天边可以看到隐隐约约中的云山

云山山很高,高得云连到了天

藏在云端中的鸭子脑这座山也算高,但比起云山来只露出一点点尖峰

传说中村后边的垇岩洞有一神秘山洞通到了天上

旁边的铜锣山风景秀丽,常有神仙下来,留下一把铜锣和旗帜。

那神仙在清风拂袖中弹奏,琴声如行云流水般飘逸!

................

如果你站在鸡冠寨山顶鸟瞰这个山村

你会发现这里犹如一个八卦阴阳图,一阴一阳相辅

一条河流呈大S型从山里流到村外

河流把村庄的农田均匀地对半开

里面是高山,外边是平地

西南边一座山---谷山庵,正对着东北边一座山---垇岩垌

一南一北的守候

恰似两位神仙在悠闲地下着遨里这盘棋。

从石举上到崩岗下,崩岗下到新屋底。

崩岗下是阴阳交接处,凹凸举是阳凸,田地是凹阴。

阴代表大地或女或母,代表生命、生存。

这里出现一凸一凹。遨里里面是高山,外面是平地,又出现一高一低。

遨里前后有两座单体山,一座是背后的垇岩洞,一座是对面打石湾谷山庵。

我们再看看遨里的民俗:

遨里村风俗纯朴,小吃以客家烫皮优先。家家户户有以沙炒烫皮来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

客家人的烫皮无油腻、带清咸味道、含蒜等配料。双手轻轻一瓣,清脆一声,放口吃起来有声有味。走哪里都怀念家乡的烫皮,寂寞时就吃烫皮骨。唯一的缺点是外地人不喜欢那蒜头味,要是娶了外地的强悍媳妇,吃了烫皮就只能睡床的尾部了。

遨里的小吃还有:芋包子、铁勺米果、油滋、果子、番薯干、烫粉子、辣椒酱、剁辣椒、霉豆腐、霉豆子

遨里村小,一条河流一条村。

遨里村因地处山区,人口、人才都比较贫乏,思想以传统的占先。

遨里以种水稻、花生为主,田间夹种黄豆。那些80年代的时候,每条田梗上30厘米间隔种一颗豆苗---六月爆子,走在田间双舞起来的8字路,现在想起来是多么沁人心脾!

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遨里村民间故事:

遨里村古时候叫凹里,因为坐落在一个凹型的地方形成村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原人慢慢徒步迁移过来南方,最后形成一个称呼客家人。大余也成为江西过往广东的一个出口,千年后渐渐留下一部分人,也路过和走出去很多人。

遨里村历史长久,历经很多姓氏居住,无法确查如何形成的村庄。王氏占大部分人口,目前有王、谢、吉、赵……等等很多姓氏。

遨里村名来源凹型_凹里、垇里,估计民国后文化传播,某些人变音成_咬里村,一直延用到80年代,90年代后更名遨里村,现同长坑里合并为长里村,百度地图还保留-遨里地名。字。

据说在江西省历史博物馆有记载凹里村是民国时期江西省最早出现白军和赤色军的革命地方。这点我个人不什么赞同,因为大余靠近广东韶关、湖南郴州这2个地方都不属于传统革命区,政局都相对稳定。广东最先引入新思想地方是广州和潮汕地区带来的海外侨民。细心的人由此可以发现为什么陈毅在油山不在丫山打游击是为了方便联系梅州、潮汕的薪火了。

年后的某年,估计是红军离开江西长征后,一个红军战士逃生湖南方向路过遨里村,被当地某人盯上,当地人以带路接近红军,诱骗红军战士到鸡冠寨方向的谷山庵把红军杀害。打开战士的胸前长布袋发现不是钱财而是兵粮饼干,可惜红军战士已经被杀害。

传说谷山庵的一个洞口只要一拔泥土就会一直出谷粮龙糠,所以就叫谷山庵。

以前有一条小道从樟斗--红芬--遨里--双弯--青龙,把部分崇义人、上犹人连通到梅关古

驿道走向广东。在遨里的(上坪顶)地势宽阔带就开有一个茶馆,服务于过往的商贩。

大概在年后的遨里,一个商贩路过遨里,被某人谋财害命死于洗脚水附近。当时溪水通红、腥味重重,以前山里人靠采摘粽叶做斗笠卖,路过小溪不知道什么腥味。隔天才听村里人知道杀了一个人。40年代的生活是贫穷至极,即使深山老林杀了人,隔几天还是需要去进山采摘粽叶换粮食。

以前的上犹商贩人赶着小猪过往遨里,上犹人的猪特别的小,适合做灵猪子卖,即神台供品。路途又远,只能靠人力赶着走,一路唧唧的猪叫声。偶尔出现猪群掉入大河的事情。民间流传着,上犹人的猪跌下河,樟斗佬没有装到,横冮佬没有拦到,好让给了杨梅佬。

解放前大余也出现剿匪,在遨里山区就流传某人物为了躲避围扑,经常身带蚊香,每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不超过几个小时,都是靠蚊香燃到手就换新地方。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现在推理为什么电视上那么多雷同故事,肯定是经过某个组织培训出来的军事人员。

遨里老人唱的民谣小调,

垇岩洞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传说山上的洞口可以通到樟斗。还有人添油加醋说山上有个洞,里面有石桌、石凳,成了西游记水帘洞的翻版。

铜锣山是发现一面铜锣而得名。

石人坑是坑口有座小山像人的模样。80年代有个去左拔打砂子的人在那地方炸死,使那地方加深了恐惧感。很多老人讲故事说,石人坑有个悬崖上留有一首诗,谁能解开内容就可以发现宝藏的位置。

50年代斗地主,某财主经常大清晨去坪顶捡牛粪。据说是财主把家里金银埋在坪顶某一个位置,而天天都去观望那财产有没有被盗。

40年代的遨里屋后都是松树大如水桶,那个时候人很少。其实以前的人也不聪明,日本人打入中国时,有的居民就砍到一棵树搞一点荆棘就认为可以阻挡日本人进山,根本没有电视剧描绘得如此机智和高超武艺。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书本沟通,基本都是自己一家人一起,孩子取个名字都是找先生,娶个女人都没有见过女人的面。也没有什么感情意识,因为本身没有文化又没有见过外面很多的人,没有对比哪里来的爱情意识。以前要是嫁到6-7个村远的地方,估计跟现在去广东打工差不多,想一想山路都是羊肠小道,树木高深、野兽出没,过一条现在的小沟就是以前的河,没有2个人走就不敢去娘家了。

以前的长辈为了生存,没有对比,可以在深山老林住百年,如今信息流通快,交通便利了,人压力大了都离开了乡村。如果我们的长辈改变下想法也会鼓励大家走出去,因为一个民族不去向前发展就会被走在前面的民族控制。

感恩是尊重,感动是动了心!

你现在基本了解的遨里村

下面就带你们一起吹炮的时刻了.......

以广州的雄心,争不过北京和上海。

以南昌的历史,争不过武汉和长沙。

以赣州的位置,争不过韶关。

以大余的经济和人口、火车站,争不过南康。

以崇义的江西首富--章源钨业、云齐山酸枣也争不过大余的交通地理。

以青龙有高速出口离县城再近,也争不过池江、新城。

未来如果我能,我会把崇义划入大余辖区。

大余改成大义市,大的笔画vs义的笔画。一上一下,天地合一。

未来如果我能,我会把青龙、池江划成一个区叫龙江区,

大义市辖区龙江区(市区)、南安区、崇义区、新城开发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