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保科技为乡村生态振兴保驾护航潇湘晨

北京最佳青春痘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1450/

罗小云副省长参加省水利厅年第七期“水之韵”沙龙中指出,将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对接意义重大。多年来,省水保院以乡村生态环境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在基层农村得到广泛应用,用水保科技为乡村生态振兴保驾护航。

——探索建设模式,为美丽乡村江西“样板”探路

江西乡村的自然环境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具备建设美丽乡村“样板”的条件,却也存在基础设施较差、生产方式粗放、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山区农村安全隐患等问题。省水保院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以推进省水利科技重大项目“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及评价标准研究”为契机,组织对浙江省、江西省的10余个县市30余个村庄展开调研,总结探索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进,产业支撑、乡村经营的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思路,在全国首次提出自然生态型、产业发展型、安全保障型三大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模式,为我省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借鉴。武宁县申家坪村通过养生村庄、农耕体验建设水生态文明村,渝水区昌坊村通过土地流转、公司经营、产业转型、河流治理、光伏生产、生态农业、生态采摘建设水生态文明村;上犹县园村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拓宽河道、护岸护坡、环境治理、生态旅游建设水生态文明村。

武宁县申家坪村

渝水区昌坊村

上犹县园村

——探索建立规范准则,为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承担编制的《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水生态文明村评价准则》2项地方标准获颁布在全国属首次,规范标准从基础条件、饮水安全、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控制、门塘水系、水土保持、制度建设、水文化宣传与群众参与等各方面提出建设指南,建立了江西省评价标准,评估水生态文明村,使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乡村,为政府评估建设成效、指导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同时,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编制完成地方标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技术规范》《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评级规范》,通过地方标准把水保科技融入乡村振兴,指导乡村治理。

——探索技术措施,服务乡村生态环境建设需求

江西水利科技项目“低影响开发技术在村镇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试验研究了生物滞留池、植草沟等LID措施的环境水文性能,分析了LID措施结构参数和布局与环境水文性能的关系,探讨了水生态文明村镇LID系统的构建途径。江西水利科技项目“农村水生态修复中的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研究”研究了水土保持在农村水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开展了生态草沟污染控制技术和湿地过滤带控制技术在农村水生态保护中的试验与应用研究。江西水利科技推广项目“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阻截技术在水生态文明村镇中的推广应用”从坡面-河塘-村镇推广了水土流失面源污染梯级防控体系。井冈山市上寨村应用项目技术治理的河道生态恢复达85%以上,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村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宁都县大土楼村应用项目技术后,减沙率在75%以上,水体总氮、总磷去除率在50%以上,为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井冈山市上寨村

宁都县大土楼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基于生态与生产功能权衡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与示范”总结凝练出针对坡耕地和林果地的“一控二保”、“一高双低”模式,侵蚀劣地“两类”模式以及崩岗“三型”模式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关于江西省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决策咨询建议,得到了赣州市水土保持局的采纳。用技术和模式指导赣县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金钩形水土保持崩岗治理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仅完成了1万余亩的剧烈侵蚀区治理,还引导和激励当地多户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管护经营,助推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将昔日“烂山地貌”改造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实现了乡村生态振兴的良好效益。

赣县区金钩形崩岗群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山蕴春色水含情,林听鸟语花吐馨。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省水保院将继续用科技为绿色秀美江西的乡村振兴递交水土保持答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