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中国军人是什么样的?他们不畏艰辛、刻苦训练,他们奋战一线、保家卫国,他们外表刚强、情感丰富……在上犹,有这样一些退伍军人,他们退伍不褪色,转业后在自己的岗位上依旧尽职尽责,将军人坚韧、拼搏和忠诚的精神,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展现了军人的风采。
退伍创业,不改军人本色
今年46岁的方强是上犹县社溪镇严湖村人。他曾经是一名退役军人,现在是深圳市宇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难忘军旅情,永葆军装绿
有句俗话:“吃得苦,打得蛮,耐得烦”,除了字面上理解的霸道、蛮劲,还有倔强、坚韧、执著,屡败屡战,血性义气等丰富内涵。这些性格在方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年,18岁的方强光荣入伍。当时新兵连只有三个入党名额,为了实现入党梦,方强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第一个起床,最晚一个睡觉,苦练本领,勤干内务。下连后也坚持安保、后勤等工作,恪尽职守。凭借天生不服输和骨子里的拼劲,年,方强入党了。
谈及为何入伍,方强告诉记者:“入伍这个想法,一是因为自己从小就有个“军人梦”,二也是为了继承革命烈士方绪林(堂爷爷)的遗志”。
经过在部队的磨砺,方强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先后获得“优秀士兵嘉奖”,荣立“三等功”等荣誉称号。年,他退役了。回到家乡,他曾想好好干一番事业,但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打”了回来。没有专业技术,找工作四处碰壁。方强感到有些迷茫,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改变境况
现实很“骨感”,但并未使方强屈服妥协,他说:“我从没忘记自己的军人身份,也没忘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它是打在我身上的一枚深深的烙印。我将一如既往地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挫折,继续前进,永不言退。”
方强先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虽然又苦又累,时间很长,但是从未抱怨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之后,他开始从事销售工作,这一干,就是13年,方强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创业初期,他发现了问题:资金从哪儿来?销售渠道在哪儿?...面对这些问题,方强陷入了深思。
可能是军人天生带着一种不服输、敢挑战的精神,他开始学习研究,向他人请教,终于在年成功创办了深圳市宇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在创办公司之后,方强没有停下脚步,开始迎接全新的挑战。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已经成为深莞惠地区复合材料行业的知名企业,获得了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广东地区代理商资格、中国防腐蚀联盟理事单位荣誉并代理多个一线品牌的产品等多个荣誉。“军旅生涯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部队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磨练了我的意志,塑造了我的人格,成为打拼创业的精神支柱。”
“我有一颗不甘落后的心。我会尽我所能去做好每件事,要么别做,要么就把它做细做精、做大做强。”在采访中方强坚定地说道。
创业成功的方强心系家乡,情系父老乡亲。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组织深莞惠的上犹籍乡贤进行培训学习,为有需要产业转移的企业介绍到自己的家乡;开展着贫困家庭、救灾抗灾、助残助学捐款捐物等活动。方强说:“我还要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和军人的优秀品质在企业中传承和发扬下去,继续把企业做好,尽我所能地回馈家乡、回馈社会。在今后的经营发展中,继续做好扶贫帮困、捐资助学这些具体的事情,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从一名士兵到退役军人,再到一名成功的创业者,方强的成功不仅来自自我激励和脚踏实地的积累,更来自锲而不舍的奋斗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方强的成功,对退役军人和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退”下橄榄绿,“伍”起铁镢头
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退”下橄榄绿,“伍”起铁镢头。上犹县东山镇中稍村扬眉组赖和有就是这样一位退伍军人,这个从军营练就一身好本领的铁道兵,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选择:要么等待政府安置,要么自己创业。赖和有选择了后者。他决定为国分忧,自主创业。近日,笔者采访了这位80岁高龄的退伍军人,发现了其别样的精彩人生。
走进军营磨练意志
年2月,怀着对军营的无比向往,赖和有穿上军装来到军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服役。在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赖和有接受了铁一般纪律的严格训练,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他工作主动,不怕苦和累,多次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曾2次获评“五好战士”,7次荣获部队嘉奖。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3月18日,赖和有退伍回乡、“卸甲归田”成了一位农民。在军营,赖和有毫不逊色,在农村,他隐去一身光环,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和奉献,以平淡的心感受着和平生活的弥足珍贵。
低调做人高调干事
赖和有想,中国这么多人口,光是解决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乡亲们还没有摆脱贫困,自己的老家扬眉组仍有很多山坑田没人耕种,我是退伍军人,应该带头投身家乡建设。于是,赖和有承包了十几亩坑头田搞种植,承包了一口山塘,用来养鱼,养鸭,承包了一片山岭种植油茶树,重新干起了“农人”生涯。他通过战友筹集了一笔款,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砸在了这些“承包地”里。
整整一年,赖和有和家人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这些山坑田远非他想像的那么简单。一年下来,“承包地”收入甚微。面对种植养殖上的困惑,赖和有表现出了军人不服输的精神。他冷静地分析歉收的原因,及时改变策略。一边增加投入,一边摸索种养殖业的相关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年终田里获得了大丰收,塘里有了好效益,山里也绿色葱郁。尝到甜头的赖和有带领村里的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又一次绽放。
诠释本色体现担当
“当年,要不是他救了我母亲的话,我母亲肯定完了。”谈及赖和有,村民赖和容尤为感动。年3月的一天,正值春耕大忙时节,赖和有正忙着耕田,突然听到赖和容的求助。赖和有马不停蹄地赶往赖和容家,见其母病得不轻,如果不立即送院治疗,恐怕有生命危险。他赶忙联系车辆与医院,待老人病情稳定方才离开。
左邻右舍谁家有困难,赖和有都会乐意相助。去年的春天,贫困户张伯伯眼看栽秧时令渐近,别人家的地都翻了,因为没有耕牛,他家的2亩多水田一直没有翻耕过来。赖和有知悉后,驾着铁牛,嘎嘎嘎,把张伯伯的水田翻耕了。
春风化雨细无声、鼓满风帆再前行。今年,赖和有虽然已进入杖朝之年,但他仍然不荒耕地,坚持劳动、扶危帮困、用行动诠释了一个退役军人的本色与担当。
我们常把军队比作熔炉。很多退役军人,在军队熔炉里经历过锤炼和洗礼后,即便脱下军装,那锻造的信仰、纪律、品德和意志,依然值得信赖。“虽然我们是退伍军人,但不会因为退伍而褪色,只是换了一个平台发光发热。”上犹的这些“兵哥哥”,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品质。
来源:上犹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荟朱立煌华攸钧
审核: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