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素有“红色政权之根、双仙福地之境、江西名泉之誉、世界名茶之珍”之美誉,是吉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有“全国生态旅游大县66强”和江西省首届“十佳绿色生态县”之称号。
遂川是客家较为集中的移民聚落。客家对遂川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丁口半出流寓”据史料记载,隋、唐以后,每逢朝代更易和战乱,遂川(古称龙泉)都有一次较为明显的“北民”迁徙而来,使县内人口大增。清同治《龙泉县志》载:“宋淳熙十六年()民户户,男丁(16岁以上)人。其中主户(土著人)户,男丁人;客户户,男丁人。”年前,客家户数和男丁人口在全县的比例分别达53%、43%。
遂川县地处湘赣边区,森林茂密,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地处偏僻。明末清初,粤、闽两地因过量客家南迁、资源开发“殆尽”,以及日本武士和一些不法商人的侵扰掠夺,导致大批客家从闽粤由南往北“回迁”现象。
《吉安地区志》载:“明末清初,闽粤湘等省有更多的客家人为避战乱和自然灾害,辗转迁徙来吉安山区,垦种谋生,搭棚而居,俗称‘棚户’。遂川是福建、广东客籍人迁入最多的一个县。清顺治时,遂川已有闽广流寓之人;乾隆时,遂川出现‘丁口半出流寓’的景象,该县的人口有一半以上是外籍人。”
年,该县钟氏家族编修的《钟氏族谱》载:“我壁公于元朝顺帝时(年前后),由福建长汀徙广东长乐(今五华县)铁炉坝为一世祖。历元、明、清三朝传十三世。明崇祯十二年()敏公诞生。是时,明朝国运将终,干戈四起,敏公于险阻艰难,无不备尝。迨清大祖定鼎以后,敏公知粤东有人满为患,于是偕温祖妣携家眷,挈儿孙由粤迁赣,卜居龙泉(今遂川)宝洞(西溪),遂为开基之祖。由广东长乐迁遂川迄今已三百余载,传十三世,裔孙数千众,分居遂川黄坑、西溪、大汾、堆前和南昌、萍乡及湖南江华等地。”
年,该县古氏家族编修的《古氏族谱》载:“吾祖兄弟三人初居广东长乐邑,大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迁江西龙泉之鹿洞(大汾),迄今已有三百余年。”该谱还载:“与古氏迁来龙泉的先后还有张、钟、李、彭、曹、何等大小30多个姓氏,人口逾数千,遍及该县西部山区。”
“丁口半出流寓”的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史学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