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发现300年客家大院,九厅十八井

赣州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千百年风雅沐浴,无数美好的古建筑散落其间。然而岁月沧桑,时光流转,历史长河的滚滚波涛,带走了无数前尘旧事,也湮没了无数曾经灿烂的古建筑。

黄氏“九厅十八井”位于赣州市上犹县营前镇下湾村,营前是客家人聚集地,一直留存着具有客家特色的民居老屋,青砖黑瓦白墙,其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就是九厅十八井。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客家人结合北方的庭院建筑,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九厅”指门楼、下、中、上、楼上、楼下、左花、右花、天厅等九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则包括五进厅的五井、横屋两直各五井、楼背厅三井。“九”和“十八”只是一个虚数词,形容房屋的规模,往往很多民居都超过这个格局。

眼前的这座房子,距今已有近年,由黄氏三锡堂的始祖虞雾公的孙子志标公所建,黄氏子孙便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相传志标公才识超群,勤俭治家,十八岁开始经商,积累大量财富。二十八岁时相中这块宝地,历时三年,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构造新颖的大院。

整座为砖木结构,长米,宽米,占地面积10平方米。一扇大理石框的大门,大门两侧有四扇石框拱园门,大门正中的上方青石门匾,上书“扬誉莆田”,左右两侧的门框上各有楹联。

跨过大门,一连三个大厅,高大的三十二对柱子矗立在上、中、下厅两旁,俨然是六十四位威武的哨兵。每根柱子离地面半米处,有形状不一的石墩承受着柱子的重力,石柱柱础形态各异,石雕绞络精细,似同又有异,体现着当时石匠的精湛技巧,又体现出主人当时的财富。

走过大厅看到的又是一番景象,屋墙上,爬满青藤;庭院中,野草疯长。斑驳的门窗、风化的木雕则达出岁月的厚重与沧桑。曾经精致华美的门楣、门柱石刻,如今已是漆色脱落、石色斑驳。荒草杂生的院落,显示着这里已经很久无人问津;瓦砾堆中,生活的气息已经荡然无存。

站在废墟之中,一种悲凉不由从心而生,万古长河里,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都随着时间的更迭变成过往,成为尘埃。由于人气凋尽,这些垮塌破落的老宅也向人们宣告着这里曾经的热闹如今的凋零没落,留下的每一处残缺也好似是对逝去岁月的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