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圣庚:退休不退志夕阳别样红
客家新闻网郑红华蔡正华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有这样一位退休党员教师,有着30多年的党龄,他扎根农村,传道授业;他情系学子,情满大山;他热爱家乡,关心公益;他传承文化,无私奉献,他就是上犹县营前中学退休教师蔡圣庚。
情系学子情满大山
蔡圣庚出身于上犹县平富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六岁时不慎摔伤,那时家里穷,医院对症下药,延误了最佳治疗期,造成右手残疾。但他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在逆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服务桑梓,将爱心传递下去。
年,上犹县平富乡大潭村有一位孤儿小凤,与奶奶相依为命,因生活贫困,交不起学费,领不到课本,上课只能看同桌的课本。当蔡圣庚得知此事后,心情极为沉重。为了解决小凤生活拮据、读书艰难的问题,他费尽苦心、联系媒体、组织募捐。他的善举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许多人奉献爱心,捐款相助,让小凤顺利完成学业。
年4月,蔡圣庚为营前上湾患肾衰竭少年阿勇组织募捐数万元,温暖全家,感动全县;为多灾多难的新溪农妇黄某组织募捐;为石溪村卧床五十多年的老人黎某多次捐资关爱……
一次次爱心活动的组织、一回回慷慨解囊热心相助令人动容。
传承文化无私奉献
营前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岭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为更好的传承、弘扬优秀的客家文化,保护营前孔庙,成立了营前孔庙保护协会。蔡圣庚担任营前孔庙保护协会会长,每年牵头举办众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他多次为省、市、县及国务院、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科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等有关领导讲解营前历史、客家文化、红色故事等。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早在70年代,他就组织营前中学的学生瞻仰营前革命烈士塔、毛泽东同志旧居、彭德怀同志旧居等,让红色文化温暖客家子弟,使他们具体深入地了解革命先烈的生活史和奋斗史,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热爱公益初心长驻
年,蔡圣庚开始从事营前苏区红色教育基地拍摄、宣传与保护工作。近几年,他多次组织纪念孔子、学习《论语》《弟子规》、组织《万世师表》揭牌等传统文化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他还经常组织营前摄影协会,用镜头记录家乡的锦绣河山;自报奋勇、自筹经费、主动组织乡贤,花费两年时间编辑出版了《营前客家礼仪》、《营前客家文化》与《营前孔庙简报》,用忠诚和智慧传承悠久的客家文化。同时,他还担任营前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多次走进中学、小学、乡村、街道,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关心关爱下一代,工作做的有声有色。
蔡圣庚退休以来,坚持做公益,传递正能量,几多耕耘,几多收获。近年来,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蔡老师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退休不退志,晚霞满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党员教师的初心和使命,用行动为党旗增色,为党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