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犹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全覆盖责任体系,深入实施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等行动,呵护上犹江一江清水,造福一方百姓。
第一次搬迁之前的鱼馆
陈昌佳,因为建水库成为了移民,同时他也是在阳明湖上较早开鱼馆的老板。为了响应县委县政府保护一江清水,他的鱼馆接连搬迁了两次,从他鱼馆的搬迁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上犹的发展变化。陈昌佳告诉记者,刚刚移民到陡水镇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田地又很少,当时生活确实很困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陈昌佳一开始借了4万块钱,在阳明湖(原陡水湖)上搭建渔棚开了一家鱼馆,第一年就赚了2万块钱,日子慢慢发生了变化。
看到陈昌佳开鱼馆能赚钱,当地不少渔民和移民也在湖面上陆续开起了鱼馆。据了解,为了谋生,水岩乡等地有不少渔民在库区水面上搭起了小木棚,生活居住在里面,被称为“水上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区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据陈昌佳介绍,当时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年能挣三四十万块钱,但是吃喝拉撒都在湖面上,对水库的环境肯定会有影响。
为保护“一江清水”,上犹县举全县之力大力开展阳明湖核心景区、南湖环境整治行动。库区数十家水上餐馆全部搬迁上岸,上万套网箱网具全部清理到位,多户群众告别了近半个世纪的“水上漂”生活。年,陈昌佳和其他十几家水上鱼馆也搬迁到了湖岸边上。随着旅游逐渐兴起,很多游客都冲着阳明湖的鱼宴而来,鱼馆的生意也火爆起来。当时的鱼馆距离湖面不足20米,即便环保设施日渐完善,但是污染也在所难免。
今年8月,陈昌佳又积极响应县里号召进行了鱼馆的第二次搬迁,把鱼馆搬到了远离湖边的村子里。陈昌佳说,虽然每搬一次家都会有损失,但是为了保护上犹一江清水也值得,相信今后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上犹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发力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深入实施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等行动,上犹境内九大河流水系水质均达到二类以上,其中阳明湖水质常年保持一类标准,水源水质安全达标率达%,生态旅游也日渐火爆,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据了解,年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2.1万人次,年就达到了万人次,旅游收入也从万元跃增到26.02亿元。年,上犹县森林覆盖率76.3%,目前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1.4%。户名“水上漂”渔民已经上岸安居乐业。目前全县农家乐已有家,在上犹走到哪里都能吃到上犹美食,感受上犹乡村美景。
从年开始,上犹县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并接连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全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单位”等荣誉。
来源:上犹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荟
审核:陈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