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对接做到安得下帮得好

“感谢你们的细致工作,不然我出狱后就无家可归了。”如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上犹县李某,谈及当初刑满释放时上犹县司法局工作人员的帮扶时激动地说。

近年来,赣州市司法局在巩固落实刑满释放人员无缝对接安置帮教“十大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必接必送”“上门回访”“定期排查”等工作举措,推动安置帮教工作创新发展,有效预防和减少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连续多年在全省最低。

◎文/图谢春发蔡勇记者方维芳

视频会见

建立帮教小组

年中秋节前,上犹县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在对服刑人员进行日常信息核查时,发现上犹县李某在赣州监狱服刑十多年,即将刑满释放。李某与妻子离异多年,无住房,也无收入来源,属于重点帮教对象。为做好衔接工作,工作人员找到李某的哥哥进行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他同意接纳李某共同居住,并帮助他适应社会。

李某刑满释放当日,工作人员与村委会干部和家属共同将他接回,陪同他到派出所办理报到登记手续,建立安置帮教小组和个人档案,协助他办理身份证、医疗保险,为他申报未就业生活补助等,并为他送去衣物、棉被等生活必需品。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帮助,释放2个月后,李某顺利在上犹县工业园区的企业务工,每月收入余元。

“必接必送”是赣州市司法局针对刑满释放人员无缝对接安置帮教的重要举措。刑满释放人员释放前,赣州市司法局要求须及时做到通知、安排、衔接“三到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该市实现省内所有刑满释放人员和省外重点人员全接送。

对刑满释放人员,赣州市要求全部建立司法所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村(居)委会干部、刑释人员亲属“四帮一”帮教小组。在刑满释放当月,安排帮教小组上门回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做好帮教工作,努力做到“安得下、帮得好”。与此同时,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刑满释放人员大排查,进一步掌握刑满释放人员风险隐患,防止省外监所刑满释放人员衔接不到位或不回原籍报到,确保辖区刑满释放人员底数清、情况明、无遗漏,有效预防和减少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远程会见暖人心

“我父亲很久没有见过儿子李某了,现在是肺癌晚期,希望能与他见上一面。”年11月初,吉安监狱服刑人员李某的姐姐向赣州市司法局提出远程视频会见申请。

在了解李某家庭的特殊情况后,上犹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及时通过远程视频会见系统登记预约,积极与监狱沟通协调,请监狱尽快安排会见。很快,李某的父亲通过视频见到了李某。老人嘱咐儿子要好好改造,早日回家。“我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李某向父亲保证。

近年来,赣州市落实远程会见暖心服务。在所有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和余个乡镇司法所开通“一站式”远程帮教视频会见系统,简化预约手续,实现预约全天候,为服刑人员亲属送上远程会见暖心服务。去年以来,全市为服刑人员亲属、社会帮教工作者提供远程帮教视频会见次。

与此同时,赣州市司法行政部门深入开展地方与监所延伸帮教,坚持县(市、区)司法局每年与监所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帮教。在疫情持续影响下,赣州市创新帮教模式,通过走访服刑人员亲属,将家乡的变化和亲人的嘱托等拍摄制作成视频短片,轮流在各监区播放,鼓励服刑人员安心改造,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赣州市司法局还在全省率先为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心理,重塑回归信心。年,将“两类人员”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全市“心防”工程建设。年,开展“两类人员”风险评估试点,实施分类教育。年,与梧桐村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打造梧桐心理服务云平台,实现心理健康科普、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线上化。

建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

在赣州监狱服刑的赖某是大余县人,刑满释放后即将面临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困难处境,属于重点安置帮教对象。在得知赖某即将刑满释放的消息后,大余县司法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走访当地派出所和村委会,了解核实赖某本人及其家庭情况,提前做好赖某的安置帮教前期准备工作。

在了解到某采石企业主需要招聘人员时,司法局工作人员与企业主取得联系,经过多次沟通,对方同意让赖某先试用一个月。由于试用期表现良好,如今,赖某已经在采石场稳定就业。

为了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就业,赣州市司法局通过以政府投入为主自建、租赁、挂靠等方式,全市所有县(市、区)均至少建立了一个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为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提供过渡安置平台。去年以来,全市通过帮教基地安置刑满释放人员人。

与此同时,对接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鼓励他们积极接收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顺利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去年以来,全市与20多个企业完成就业帮扶对接,为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提供多个岗位,通过其他渠道为刑满释放人员解决就业人。

此外,赣州市司法、人社、财政部门在全省率先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技能培训的通知》,为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去年以来,全市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开展电商、焊工及种养殖等就业技能培训65场人次,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技能,顺利回归社会,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