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厉害了新华社报道上犹县深化

EDM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591262929630808&wfr=spider&for=pc

近日,新华社刊登上犹县委书记余业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理论文章,报道我市上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文如下:

上犹县委书记余业伟在幸福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开展“城市夜话”活动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创新局的重大举措。近年来,上犹县以推动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和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级试点县为契机,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文明洗礼、文化熏陶,着力建设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态长效高质量发展,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坚持党委主导,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宣传教育群众的主阵地,着力提升基层的凝聚力、向心力

成立县委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纳入县委常委会和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年度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各方力量,推动人财物向文明实践聚集,提升各类资源使用效能,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夯实阵地基础。在功能上深化拓展。突出学习、活动、服务三大功能,合理设置功能区,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服务圈”,满足各类群体的服务需求。比如,面向老年人群体,提供成本价简餐、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新型居家养老服务;面向农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政策咨询、衣物缝补、家电维修、免费理发等便民服务;面向留守儿童,开展爱心陪伴、亲情连线、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根据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图书报刊、广播影视、广场舞培训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外延上深化拓展。在整合文化祠堂、闲置校舍民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非遗传承基地等10类公共场所,统筹调配党建、文旅、民政等20多项便民职责,建设“一站式服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所站个,实现县、乡(镇)、村(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向工业园区、旅游景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领域延伸,打通“神经末梢”,激活“阵地细胞”,延伸“服务触角”。在质效上深化拓展。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全面铺开、拓展延伸”的原则,探索打造“文明实践+红色资源”、“文明实践+文旅融合”、“文明实践+产业发展”、“文明实践+苏区振兴”四大文明实践示范带,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党建工作创新、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形成集思想政治引领、传播时代声音、宣传党的政策、培育文明新风、提供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实践阵地,激发文明实践“新动能”。

二、坚持志愿者主体,整合力量、建强队伍,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切实做到“常态化、可持续”

以往志愿服务、爱心捐助等活动,基本上是零散式、碎片化,“愿意帮助”的志愿者与“需要帮助”的群众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现在通过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整合干部群众、专业人员、乡贤能人等力量,推动形成“1+8+N”志愿服务体系。“1”即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8”即组建8支专业分队,从文化、教育、医疗、农业等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行业领域,组建了科技培训、医疗健康等8支志愿服务分队,推动法律援助、专家义诊、扶志助学等活动“零距离”。“N”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发动致富带头人、巾帼志愿者、退休老教师等群体积极参与,使他们成为开展文明实践、助推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形成干部办实事、专家讲理论、能人传经验、好人教品行、乡贤反哺家乡、文艺骨干传精神的队伍体系,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同时,积极用好“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为县、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戴上“紧箍咒”,有力确保志愿服务有单可点、有人去做、做之有效。近年来,打造了乡间夜(午)话、“小板凳”宣讲队、“你点菜我买单”、“携爱回乡”等志愿服务品牌,并入选为江西省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扶持项目。此外,注重把返乡大学生、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培育成专职文明实践员,并保障待遇,有效破解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没人管、管不好”的难题。

上犹县城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元宵敬老志愿服务

三、坚持群众主角,创新模式、优化机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改革创新的责任田,努力让群众“愿意来、留得住、有收获”

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用“看得见的载体”实现“看不见的教化”。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困难和残疾老人等重点人群,推行“便民化”实践。在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建设运营了一批“孝老食堂”,各实践站对符合用餐条件的老人按年龄段实行低于成本价的收费标准,广泛吸引老年人群体聚集一堂,既享受低价优质的用餐服务,又可以参加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针对老年人使用手机APP不便的问题,推行“实体化”实践。通过电视、投影仪等设备把“学习强国”内容转接到线下进行播放学习,比如营前镇石溪村、社溪镇沙塅村等实践站每天都有四五十名候餐老人观影、看戏、学知识。针对干群“时空错位、沟通不畅”的问题,推行“流动式”实践。在景区,通过碧水湾非遗展示馆分中心和景点流动实践站,开展“阳明湖上听阳明故事”、南河湖畔听上犹红色故事、非遗展示馆里听客家渊源故事、森林小火车里听上犹振兴故事等活动;在乡村,通过流动实践站,广泛开展乡间夜话、犹江大讲堂、阳光故事会等“微宣讲”,把理论传播的“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屋场小巷、实践广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针对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推行“积分式”实践。开设文明实践积分银行,制定积分细则,深入开展道德评议、道德表彰、道德宣讲、红色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鼓励居民通过活动获取积分用于换取生活用品,调动群众积极性。

来源:新华社

编辑:赖睿

校对:李英财

审核:张庆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