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资源促增收——上犹营前下湾村产业扶贫见闻“我们这里水利资源丰富,环境保护得很好,以前一直想搞生态养殖,但不了解市场、不懂技术,也没有销售渠道,现在这些问题富湾养殖产业基地全帮我们解决了。”近日,上犹县营前镇下湾村寨下组贫困户邓婷英开心地说。今年春节前,她在富湾养殖基地寄养的50羽肉鹅顺利出栏,增收余元。邓婷英所说的富湾养殖产业基地位于下湾村寨下组,基地交通便利,地势平缓,水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驻村帮扶单位上犹县审计局重点帮扶的脱贫攻坚项目。“通过入户走访、‘乡间夜话’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寨下组水淹区多亩鱼塘及土地被一村民承租后闲置,广大村民希望能整体综合开发利用。”驻村第一书记李平良说,县审计局领导班子多次调研、走访,反复与原承租村民协调沟通,于去年初协助上犹县富湾农业专业合作社完成了从原承租村民手中转租土地,邀请专家认证、规划,并通过单位支持、企业赞助、社会帮扶等方式建立了富湾养殖产业基地。基地总面积约亩,分肉鹅养殖、生态鱼养殖、垂钓基地、旅游休闲和生活设施等功能区,通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方式打造高产高效精准扶贫基地。“通过前期多方考察,基地重点发展生态鱼和肉鹅养殖产业。生态鱼采取资源循环共享、立体粗养式养殖,每年可产生态鱼约15万公斤,年产值约万元;肉鹅实行分批次、梯队式养殖,每月出栏一批,每批羽,年产值约90万元。”李平良说,基地主要通过3种方式帮助贫困户和村民增收致富:一是吸纳贫困户务工,解决部分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生态鱼和肉鹅养殖产业已吸纳5名贫困户务工,待旅游观光和垂钓正常运营后,还可吸纳10人到基地务工。二是通过领养方式链接带动养殖散户,促进养殖产业发展,基地与养鱼、养鹅散户进行领养合作,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和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养殖产量,并以代购代销方式解决散户销售难的问题,确保产业良性发展。三是采取寄养方式,帮助弱劳力和无劳力的贫困户解决增收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帮助基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养殖技术,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和精细化管理,使基地从简单的养殖业向集生态养殖、垂钓、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努力构建现代化农业科技展示平台,尽快实现‘造血’功能,持续增加村民就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李平良说。(记者游贵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263.html